沈陽全國玉米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項目開犁--東單1331等良種共繪2025春耕圖

  • 2025-06-16 10:15:37
  • 來源:遼寧日報
  • 142

“出發!”近日,在沈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崔家屯村的緩坡地上,種糧大戶崔興震大手一揮,5臺大型播種機轟鳴次第出發,開溝、施肥、下種、壓實……沈陽全國玉米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項目開犁了。“播兩根壟,空一根壟,通風、透光,還養地。”今年,崔興震共種植4000畝玉米,其中2000畝項目區全部采用“二比空”栽培模式。在壟間,他笑呵呵地說,“株距從清播的9寸變成現在的6寸,還是4080個埯兒。別看1/3的土地‘輪休’,苗一株也不會少,產量不減反增!”糧食作物單產提升,既關系國家糧食安全,也關系農民的腰包。作為全省產糧大市,沈陽市在去年實施糧食優質示范區建設項目的基礎上,今年啟動全國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項目,覆蓋面積達48.16萬畝。在項目區,亮相主導品種、主推技術、主力機型,推行“家庭農場+示范區”“合作社+示范區”等經營模式,讓農民跟著大戶選品種、學技術、看收益,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和效益提升。沈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王宏業說:“項目區玉米畝產力爭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0%以上。”法庫的4.81萬畝玉米項目區,有28個千畝核心示范區、2個萬畝超級核心示范區、1個百畝攻關試驗區,輻射10萬畝糧食種植面積。崔興震是種糧的好把式,他的地塊承擔攻關試驗和核心示范雙重任務:東單1331 等20余個優質高產品種精準對比,“二比空”“大壟雙行”等技術模式集成示范,技術專家也“實時在線”。“‘二比空’的邊行效應非常明顯,去年畝產就高出普通種植模式8%左右。”法庫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齊蘊榮幾乎“長”在地里,時刻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。她說,“今年回暖比往年晚了一周,現在春播正當時。咱們將把篩選出的良種、良法運用到國家級示范項目上,繼續給農民打好樣兒!”攻關試驗—核心示范—輻射帶動,沈陽的綠色高產高效行動以漸進模式,覆蓋“耕種管收”全程,推廣“官方”的新技術,也效行“民間”的土辦法。早旋地,不丟墑。崔興震也是法庫縣雨田谷物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,帶動200多戶糧食種植戶。一個月前,他就旋好地等春播。他扒開地面一層薄薄的浮土,露出濕潤的肥田,說:“現在墑情正好,但最佳播種期也就10天左右,必須搶農時。”“這臺機器背著9個斗,一天能播600畝。”在崔興震看來,除了選好品種、技術之外,農機的運用也是單產提升的重中之重,“不僅效率高、不誤農時,精度也高,有助于增產。” “株距6寸,一點不帶差的!”在400多米長的壟上,“鐵牛”不一會兒就跑個來回。蹲在地頭,心里有“數”的崔興震一邊用卷尺量株距,一邊充滿希望地算計著收成。

在法庫縣,東單1331的種植成果尤為突出。萬盈托管在法庫縣雙臺子鄉種植東單1331超十萬畝,興佳農業則在法庫縣東拉馬村種植了五萬余畝,這兩家種植戶的干糧平均畝產均達到2000斤,其中最高產的三五百畝地塊產量接近2600斤,高產地塊每畝收益超過2500元。值得一提的是興佳農業的典型案例:2020年,其負責人馮巖在法庫縣的三萬余畝土地全部種植東單1331。即便遭遇 “掐脖旱” 和臺風等不利氣候條件,東單 1331仍實現平均畝產近2000斤,較上年增產近600萬斤。談及此事,馮巖難掩喜悅,并表示未來無論擴大多少種植面積,都將全部選用東單1331。

1.jpg

東單1331是東亞種業經多年選育而成的一代玉米雜交種,其親本是在高溫、高濕、高寒、高密、貧瘠等一系列惡劣條件下,采用“脅迫式”方法選育而成,具有較強的抵御各種自然災害能力。東單1331問世以來,歷經不同年份的低溫、洪澇、高溫、干旱、臺風、病蟲害等種種考驗,明顯表現出“耐密植、抗逆強、產量高、米質優、用途多、適應廣、宜機收”等突出優點,是廣受好評的抗災大品種!

目前,東單1331已經通過東華北春玉米區(國審玉2016607)、黃淮海夏玉米區(國審玉20196034)、西北春玉米區(國審玉20196223)、東華北中晚熟青貯玉米區(國審玉20206263)、西南春玉米(中高海拔)區(國審玉20226102)、黃淮海夏青貯玉米區(國審玉20206263)六大生態區國審,適宜黑龍江、吉林、內蒙古、遼寧、山西、陜西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云南、寧夏、甘肅、新疆、四川、重慶、貴州 25個省(直轄市)種植,是真正廣適的大品種!